河湖日常运维与应急
概要: 河湖健康管理需遵循“三分治,七分养”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运维体系。我司在传统运维(生态调控、设施维护、应急管理等)基础上,融合智能监测与智慧决策技术,形成“空-地-云”协同管理模式,实现“监测-预警-处置-评估”闭环管理。该体系可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应急响应效率,推动河湖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型,保障水生态长效健康。

蓝藻水华控制(非经典生物操纵+超纳米气溶复氧系统)
▼问题:蓝藻水华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在大型湖泊中通过削减营养盐来控制蓝藻水华常常是一件困难又昂贵的事情。许多经典生物操纵措施最初的结果十分壮观,但仅有少数能在数年时间中维持低藻类生物量。
▼解决方案
在岸边布置超纳米气溶复氧装置,分多路出水管,末端出水口安装在底部30%处,同时设置DO自动检测仪,实时监测水体底部DO。其原理是在底部形成过饱和溶解氧的滞氧层,营造富氧环境,恢复土著好氧微生物菌群,抑制底泥内源释放;结合生物操纵技术,引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投放大型底栖动物,调节生物结构,实现控藻,再结合超纳米气溶复氧技术补充水体中溶解氧,保障链鳙高效存活,通过其滤食作用,高效去除水体中蓝藻。
▲超纳米气溶复氧系统
▲治理前(蓝藻水华)
▲治理后
▲治理前(蓝篇水华)
▲治理30天后
非经典生物操纵利用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微小碎屑为食,通过其捕食作用来实现蓝藻水华的控制,适用于发生严重蓝藻(特别是群体微囊藻)水华的富营养或超富营养水体。

黑臭水体治理(超纳米气溶复氧系统 1天除臭,3天消黑)
▼问题:
由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不彻底,错混接问题仍然突出,致使受纳水体仍面临雨天污水溢流的风险,极易返黑返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引水换水、投撒絮凝剂、清淤、曝气等,往往费用较高、收效甚微且难以持续。
▼解决方案
1.在排口末端设置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态滤池等设施,通过水生植物过滤净化降低污染。
2.在排口及港渠内布设超纳米气溶复氧系统,持续向水体注入高浓度溶解氧,营造富氧生境,改善水体缺氧的现状,迅速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实现1天除臭,3天消黑,7天降碳除氮的目标,全过程无需投放任何药剂。
3.开发智能化控制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开发统计分析、多监测点数据分析、预警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方案优势
效果好
达到1天除臭、3天消黑,7天降碳除氣的目的。
成本低
无需进行工程改造,只需通过设备充分复氧。
智能化控制
通过远程监控仪表及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远程监控设备运行工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故障问题。
河湖运维内容主要包括: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pH、溶解氧、氮磷等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水生植物维护:补种、修剪或清除过度繁殖的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鱼类与底栖生物管理:调控种群密度,避免单一物种泛滥。
岸带与栖息地养护:修复侵蚀岸线,清理入侵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施维护:检查曝气机、生态浮岛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污染防控:控制外源污染,清理水面垃圾及底泥淤积。